首頁 > 資訊 > 綜合 > 俄烏沖突中,歐盟為何淪為美國殖民地(美國如何操控歐洲)

俄烏沖突中,歐盟為何淪為美國殖民地(美國如何操控歐洲)

導讀: 俄烏戰爭爆發后,毫無疑問,這場戰爭背后最大的贏家是美國。而俄羅斯、烏克蘭、歐盟各國,均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嚴重。然而讓人不解

俄烏戰爭爆發后,毫無疑問,這場戰爭背后最大的贏家是美國。而俄羅斯、烏克蘭、歐盟各國,均在這場戰爭中損失嚴重。

然而讓人不解的是,歐盟明知道被美國坑害,卻為何依然跟在美國后面亦步亦趨?


歐盟被坑的歷史

歐盟被美國坑害,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。在過去二十年間,歐盟的政治、經濟獨立性,不斷受到來自美國的挑戰。

例如,21世紀初剛剛誕生的歐元,一度沖擊著美元的霸權地位。

然而歐元誕生僅3個月后,美國通過挑起科索沃戰爭,動搖歐洲穩定,打擊了國際資本投資歐盟的信心。

科索沃戰爭讓歐元喪失了同美元較量的資格

除此之外,宣布使用歐元的伊拉克,則在2003年遭到了美國的軍事入侵。

此后,歐洲以外的國家不敢再輕言使用歐元,讓歐元從此喪失了與美元爭霸的資格。

再拿過去二十年間,蓬勃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來講。

歐盟地區的互聯網產業發展,嚴重落后于美國。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中,甚至沒有任何一家是歐洲公司。

這主要是因為,歐洲地區對美元資本毫無防備。歐洲剛剛出現新興的互聯網公司,很快就會被美元資本收購。

有媒體統計,2012年至2016年間,歐洲共有562家互聯網初創企業被美國資本收購,占到初創企業比例的44%。

等到這些企業壯大之后,他們反而成為了美元資本在歐洲賺錢的幫兇。

歐洲被美國互聯網企業統治

美國不斷將黑手伸向歐洲,不是沒有人警惕。

在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,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·范德貝倫就在一場會議上直言道,歐洲必須要做到獨立自主,他不想讓歐盟成為美國的殖民地。

可是,從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的種種舉動來看,歐盟卻依然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。

例如,歐盟不顧“1/3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,1/4原油進口也來自俄羅斯”的能源現實,高調宣布準備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,由此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飆升。

數據顯示,歐元區3月份通脹率高達7.5%,貴有“歐洲火車頭”的德國通脹高達7.3%,是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值。

高企的能源價格,已經給民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。歐洲一些政客甚至呼吁民眾,應當控制“洗澡時間”,以抵制俄羅斯能源出口。

而歐洲化肥價格上漲一倍,也讓春天準備播種的農民苦不堪言。

但即使如此,歐盟各國卻依然沒有緩和俄烏局勢的意圖,反而跟著美國一起火上澆油。

例如德國就放棄了過去70年堅守的中立立場,突破軍事禁令,首次公開向烏克蘭輸送致命武器。而法國也高調宣布介入烏克蘭局勢,近一萬名法國軍人已進入“緊急狀態”。

歐盟各國即使經濟、民生嚴重受損,也甘愿和美國站在一起反對俄羅斯,這一現象不禁令人好奇:

站在幕后的大BOSS美國,究竟是通過哪些手段控制歐洲的?


美國如何操控歐洲?

二戰后70年來,美國為了將歐盟綁在自己的戰車上,相繼構建了軍事、外交、文化、情報等多種“操控歐洲”的手段。

在軍事方面,通過地緣危機等借口增派美軍,加緊對駐軍所在國家的操控,是美國一貫的做法。

截至目前,美國已經在歐洲駐扎了總數高達10萬軍隊,占海外駐軍總人數的40%。其中有4.2萬美軍,是在過去幾個月里,借口“俄烏局勢緊張”而增派過去的。

其中,美國在德國的駐軍人數高達3.6萬人,在意大利為1.3萬人。因此在軍事上,歐洲大國一直處于美國保護之下,獨立自主的軍事力量十分孱弱。

美國在歐洲的駐軍人數

而在外交方面,美國則通過分化、離間等方式,挑撥歐盟同中國、俄羅斯等域外國家的關系。

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,是東歐小國立陶宛。

2021年5月,在美國的授意下,立陶宛第一個退出中歐“17+1”合作協議。更是染指“臺獨”這一敏感的外交底線,宣布設立所謂的“駐立臺灣代表處”。

在一次又一次突破中國外交底線后,中國宣布與立陶宛外交關系降為“代辦級”。

但立陶宛仍不罷手。隨后立陶宛副外長宣稱,中國此舉為歐洲“敲響了警鐘”,并呼吁歐盟與中國打交道時“團結一致”,離間中歐關系。

立陶宛這一小國敢做出如此挑釁的舉動,背后必然少不了美國的支持。美國甚至還公開表示,如果其他國家效仿立陶宛,美國不僅不反對,還會“支持并參與”。

美國長期通過經濟、軍事援助等方式操控歐洲小國,再借由這些小國影響歐盟全體,達到“四兩撥千斤”的目的,手段并不高明但很有效。

目前,歐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,中國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。但作為歐盟一員的立陶宛做出上述舉動,必然會使歐盟左右為難。

同時,由于歐盟獨特的權力機制,立陶宛這種親美小國,就像一顆楔子打入歐盟內部,使得歐盟雖然對美國有不少意見,但無法站起來對美國說“不”。

而在文化思想方面,美國更是建立了一整套文化入侵機制,嚴重左右了歐洲人的價值觀。

例如,美國控制了全球75%的電視節目和60%以上廣播節目的生產制造和運作,美國電影放映時間占全球總放映時間的一半以上;

在時尚之都法國巴黎,巴黎6個頻道每年播放1300部影視作品,其中1000部來自美國。

美國媒體和影視產品長年累月的“文化轟炸”,潛移默化地洗腦了歐洲人,讓歐洲人的價值觀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。

有一個例子可以很直觀地說明。

在法國有一項民意調查,問出的問題是“哪個國家為打贏二戰做出最大貢獻?”。

在二戰剛結束的1945年,有57%的法國人選擇了蘇聯,只有20%的人選擇美國。但到2015年時,選擇蘇聯的人數下降到23%,選擇美國的人數卻上漲到54%。

更多歐洲人認為美國才是二戰最大“功臣”

歐洲人價值觀的變化,反映出來的是美國一直不遺余力地在歐洲散播“反俄親美”思想,宣傳俄國威脅論。

而這種宣傳,最終直接影響到了歐洲的政治。

例如,就在4月份結束的法國大選中,法國總統馬克龍成功連任。

馬克龍勝選的最大原因,是他在競選開始時,宣布堅定地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獲得了美國媒體的一致稱贊,并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支持者。

而他的競爭對手勒龐,則因為主張與俄羅斯和解,遭到了美國媒體的負面批評。

可以說,馬克龍的這場勝利,是美國人送給他的。因此在選舉勝利后,馬克龍進一步向美國人靠攏。

反俄立場,讓馬克龍贏得大選

當然,除了軍事、外交、文化這些“陽謀”以外,美國為了操控歐洲,還會使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。

比如用間諜、情報等手段,秘密監督歐洲政客及企業。

在2013年“棱鏡門”事件中,斯諾登就揭露了美國政府監聽國內外電話、互聯網通信等內容等事實。果不其然,2016年德國政府終于發現,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已經被美國監聽達10年之久。

而2020年底,又有丹麥媒體曝出,美國曾對丹麥政府及其他歐洲軍工企業展開間諜活動,企圖獲取有關軍火采購的信息,為美國軍火企業謀取利益。


歐盟解體倒計時

從長遠來看,美國為了自身利益,不斷地坑害歐洲盟友,勢必將歐盟這個組織推向解體的邊緣。

其實早在2015年,歐盟就已經顯現出解體的跡象。

當時,美國煽動起敘利亞內戰和中東動亂,衍生出來的“中東難民危機”卻讓歐盟承擔。數百萬難民涌向歐洲,為歐洲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和福利問題,并直接導致2016年英國選擇脫歐。

英國脫歐的例子已經表明,如果無法再處理好難民問題,歐盟成員國很有可能再次出現“脫歐”情形,乃至歐盟全員解體。

而目前俄烏沖突之下,已經有接近450萬烏克蘭難民涌入歐洲,其數量遠超過2015年中東難民危機,這勢必會對再次沖擊歐盟民眾的敏感神經。

鐵絲網阻擋了中東難民進入歐洲

與此同時,歐盟國家還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。過去20年里,歐洲傳統支柱產業不斷衰落,其基礎制造業大量轉移到東亞和東南亞,而互聯網等新型高端產業又被美國牢牢控制。

經濟增長乏力,勢必又會加劇歐洲民眾的不滿。

再加上,這次俄烏沖突伴生出的能源危機,嚴重影響到歐洲民眾的生活。西班牙等國,已經爆發規模高達數十萬人的民眾抗議。

難民危機、經濟危機、能源危機“三重危機”疊加。這一次,歐盟的結局很有可能是被美國榨干凈后解體。

那對于“始作俑者”美國來說,這一切又意味著什么呢?

曾經,美國將歐洲視為“親兄弟”,如今卻將歐盟視為“新時代的殖民地”。

政治上,美國將歐盟當作對抗俄羅斯的重要棋子。經濟上,放縱美國資本在歐洲掠奪利潤;并且,還利用各種手段壓制歐盟內部的反美聲音。

對于美國來說,這或許是“從實力出發”,是美國依然強大的證明。

但對于其他國家來說,不顧親疏、處處損害盟友的利益,只能是不得人心——而這恰好是美國霸權衰落的體現。

回顧過去幾年,美國已經顯現出維護霸權的力不從心。

例如特朗普時期,在2018年北約峰會上,特朗普“獅子大開口”,要求北約各國必須立即將防務開支增加到其GDP的4%,替美國分擔軍費。

而當德國總理默克爾赴美訪問時,特朗普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“你欠我1萬億美元”。

追著每一個盟友要錢,美國彼時已經完全喪失了其世界霸主的風范。

特朗普參加G7峰會

等到拜登政府上臺后,盡管部分扭轉了特朗普時期的政策,但退出世衛組織、從阿富汗撤軍等政策卻被延續了下來,進一步加大了美國與盟友間的裂痕。

這一次,雖然我們看到俄烏沖突之下,歐洲盟友依然選擇和美國綁定在一起。

然而這種“綁定”,卻并非歐洲人從自身利益出發的選擇,反而是在美國陽謀和陰謀的“組合拳”下的無奈之舉。

這種選擇,你不情、我不愿,又能持續多久呢?

~全文完~

感謝閱讀,如果覺得文章寫得不錯,歡迎關注我,轉發、收藏并隨手點個贊吧。

精彩內容
 
亚洲AV乱码在线观看-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毛片-92国产精品黄色视频-毛片aⅴ在线免费观看